文字是文明的象征,其实从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慢慢的发明了文字,也有许多都保存了下来,最着名的就是众所周知的甲骨文了,不过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说的是古代埃及的文字——象形文字,来看一看这种文字和我国汉字都有哪些关系。
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,是一种最原始的字体,图画性质减弱,象征性质增强。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,它的局限性很大。埃及的象形文字、赫梯象形文、苏美尔文、古印度文以及nba体彩怎么买:的甲骨文,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。
约5000年前,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。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。随着时光的流逝,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译。后来随着罗塞塔石碑的出土,今天的我们才得以辩认这种文字。nba体彩怎么买:所采用的汉字是现存世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。
1798年,拿破仑将军远征埃及,这场对尼罗河谷的出征可谓损兵折将,然而,却使世人得以重见歌珊地湮没2000年的珍宝。法国远征军先在开罗的一处神庙附近发现了后来被称作“埃及艳后之针”(Cleopatra'sNeedle)的方尖碑。
随后在1799年,法国远征军官布夏尔在埃及罗塞塔地区附近,发现一块非同寻常的黑色玄武石碑,碑体为磨光玄武岩,上面刻着三段文字,分别由古埃及象形文字、古埃及通俗体文字、希腊文组成。学者们大胆假设:这是同一篇文献的三种文字版本。而其中希腊文为所人们认识,在正确地译出那段希腊文以后,再设法找到希腊文字和那些象形文字之间的关系,由此,揭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便拉开了它的序幕。
近年,由于考古工作的迅速发展,已经为探讨nba体彩怎么买:文字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的新线索。1963年出版的《西安半坡》发掘报告,便初步指出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可能与文字起源有关。随后,海峡两岸都有学者对这些符号作了研究。1972年,郭沫若在《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》一文中,认为仰韶“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,可以肯定说就是nba体彩怎么买:文字的起源,或者nba体彩怎么买:原始文字的孑遗”,可为这种学说的代表。1977年,唐兰作《从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文字看我国最早文化的年代》一文,又提出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或绘写的符号是文字。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四千年左右,出现陶器符号的大汶口文化晚期不晚于公元前二千五百年。
1984年到1987年,在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几座墓葬中,出土了三片刻有符号的龟甲和一件有符号的石器。符号的形状,和商代甲骨文很相似。遗址是相当裴李岗文化的,年代要早于公元前五千五百年。这一类陶器或其他器物上的符号,例子还有许多。对其性质,学术界正在进行讨论。
古埃及文字的起源问题,近年也有新的突破。1982年,美国出版了一本题为《埃及象形文字的先王朝起源》的书,作者是西弗吉尼亚大学的阿奈特(WilliamS.Arentt)。他根据年代约为公元前四千年到三千年间的一批遗址材料,对古埃及文字起源提出有趣的见解。他认为,古埃及文字的发祥地不在尼罗河三角洲,而在其南方尼罗河河谷地区的上埃及,先王朝时期的遗址大多分布在那里。他特别提到,先王朝时期晚期(约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到三千年)十一处遗址都集中于上埃及。
先王朝时期居住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遗物,主要是陶器,其中彩陶占很大比例。很多陶器上有绘写、浮雕或刻划的符号。阿奈特认为,古埃及文字正是从这种符号发展形成的,所以他的书中有一章就题为《彩陶与陶器符号——象形文字的滥觞》。陶器符号往往和纹饰有一定关系,其渊源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,但陶器符号的特点是用来表示器物属谁所有,是所有关系的标志,这就不再是一种艺术的表现了。
按照阿奈特的看法,古埃及文字最常见的若干表音字,如k、y、p、n、r、h、s、t,以及不少表示天象、地理概念的字,都能在陶器符号间找到其起源。谈到这里,读者不难发现,阿奈特关于古埃及文字起源的学说和nba体彩怎么买:学者对nba体彩怎么买:文字起源的探索有明显的共同点:
首先,双方都认为古文字的起源应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,双方所推溯到的年代也差不多。
其次,都认为陶器以及一些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的前驱。陶器符号有的是图形,有的只是几何形,过去多被理解为艺术性的装饰,或者同语言没有联系的标记,但与较晚的文字结合在一起来分析,就可以看出其间的发展脉络。
第三,陶器符号总是在器物的特定部位上,而且一般限于较小的局部,便和只起艺术装饰作用的花纹不一样。nba体彩怎么买:仰韶文化的符号多在陶钵口沿下,大汶口文化的符号多在陶尊腹壁外,也不同于普通花纹。
第四,陶器符号常被用来表示所有关系,如器物属于某人或某一家族、氏族所有。有的还可能是制造器物的个人或家族、氏族的标记,这也可说是一种“所有”关系。
由此可见,古埃及文字和nba体彩怎么买:的汉字虽然是两种独立产生发展,彼此没有影响关系的文字系统,但其萌芽与形成的途径还是能够互相比较的。对这两种古文字的起源探讨研究,只要不牵强附会,确有不少值得双方借鉴参考之处。(作者李学勤;《文史知识》1984年第05期)
相关文章